不过,当能源互联网越织越大的时候,问题也随之而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联通科技委主任刘韵洁在近日召开的“2015全球未来网络暨SDN技术大会”上表示:“工业互联网对现在的互联网也提出了可靠性、实时性、服务方面的挑战。总的来说,网络架构亟待变革。”
他认为,由于互联网本身固有的缺陷,包括架构不灵活、流量爆炸不适应、安全性不高等,在互联网与实体经济融合时,需要有一个根本性的架构变革。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卢放鸣告诉记者,对于能源互联网,终端数量在未来将呈爆炸性增长态势,这要求网络要可管可控,要求网络管理更加灵活,这为SDN(软件定义网络)技术提供了用武之地。
据介绍,SDN的基因就是“数控分离”,而这恰恰能保障能源互联网在终端爆炸性增长以后实现灵活的可管和可控。SDN技术能把数据和控制信号分开处理,这样网络就从原来的一个层面,分成了两个层面,即数据层和控制层。控制信号原来都是由路由器来处理的,每个节点的路由器既要处理数据,又要处理控制和管理信息。SDN所做的事是将网络设备上的控制权分离出来,由集中的控制器管理,无须依赖底层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屏蔽了来自底层网络设备的差异。而控制权是完全开放的,用户可以自定义任何想实现的网络路由和传输规则策略,从而更加灵活和智能。
另外,能源互联网涉及面非常广,节能服务、碳交易等新型业务将大量涌现,SDN可以实现网络节点设备的虚拟化,从而满足新兴业务的不同需求,加速业务创新。SDN能使网络实现动态的选择与共享,这种共享机制也可以保障能源互联网的信息互通和双向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