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要求必须建设智能化的基础设施,这就必然地形成一系列的新型产业和业态。比如顶端的各种云及云制造;中端如智能水务、智慧电力、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旅游、智慧安居;微端的各种应用系统,如各种智能金融、智慧安防、智能楼宇、智能仓储、智能穿戴设备,等等。台湾电子制造企业前几年已经完成了智慧型自动化系统迭代,实现了企业生产的智慧预测;上海世博会、南京青奥会都是综合应用信息化手段建设智慧城市的范例。
智慧城市建设要求构建普惠化的公共服务体系,比如建设智慧医院、新型的养老产业、便捷以及越来越一体化的新型金融体系、新型的教育业态和文化消费业态,等等,这些都是信息化对传统业态的支撑、融合、衍化中的再升华。比如上海市经信委正在尝试推动的智慧路灯,就是对若干道路管理系统和城市便民系统的一种功能与形态的整合,既解决城市标牌标示过多的问题,也解决市民感知城市功能不便的问题。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利用智慧交通建设,三年间使交通堵塞降低25%,城市污染下降15%。
智慧城市建设一定阶段必将要求加快重点领域的物联网建设,以促进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和能源利用的智能化。这就必然会在城市管理、交通运输、节能减排、食品药品安全、医疗卫生、公共安全、产品质量等方面形成全面感知、广泛互联的城市智能管理和服务体系,从而形成诸多领域的业态转型,产生出无数与信息化相互融合的新型业态,比如智慧物流、智慧制造、智慧贸易,等等。美国一家研究机构(Forester)预测,物联网技术带来的商业价值是互联网的30倍。
屏蔽此推广内容智慧城市建设将有利于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相当一个阶段主要集中在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三大领域,它们在总产值中的占比相对较高,智慧城市建设中,对这些行业的借重仍然是十分明显,而且会更强大地推动这几个领域产品的升级换代。过去,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布局受政策导向、资金流、人才流等因素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现在在推进“四个全面”的过程中,政策的导向决定了政策优势、人才优势、资金优势都开始逐渐摊平,每一个城市已经不再拥有绝对的全方位优势,所以智慧城市建设,反而将创造一个万马奔腾、竞相争先的景象,可以激发无数城市的创新与发展活力。同时,高新技术产业具有在各类学科之间交融、渗透、跨界中不断推陈出新的特点,因此,智慧城市多元化的需求和产业融合,必然会通过集群、协同催生新兴的高新技术,并使高新技术不断升华。
智慧城市建设也将有利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由于对资金、人才、研发、技术、应用等每一个方面都有不可或缺的强劲需求,使得它必然地与城市关联性较强,它是城市优质资源的多领域分布,有些产业及其产品甚至是城市运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比如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信息产业等,已经成为若干城市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导向性产业。所以,城市既是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孵化地、试验场,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消费者、推广集散地,智慧城市建设必将促进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关联方的相互协同融合,促进相关企业间的交流与竞争。
综上,我国具有城市演进和城市消费、创新的后发优势,信息化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战略机遇,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环保发展理念的最佳路径选择。以信息化为基础、平台、支撑、协同、融合、再造的智慧城市建设必将创造我国各级城市发展的黄金机遇,必将促进城市关联各类产业和事业的全面升级,必将形成城市乃至全国性的发展新增长极。智慧城市建设是大势所趋,智慧城市建设值得期待和大力、有效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