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以电代煤,以电代油,最终以非化石能源电力替代所有化石能源使电力预测走大。
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2015年4月国家电网公司召开2015年电能替代工作推进会,会上发布《国家电网公司2015年全面深入推进电能替代行动计划》提出确保全年完成650亿,力争实现750亿千瓦时替代电量。如果完成650亿千瓦时,相当于2015年替代电力使电力需求增加1.18%,如果完成750亿千瓦时相当于2015年电力需求增加1.36%,如果2015年正常电力需求增长2.5%,则电力替代等于使全年的电力需求增加50%。如果中国的第三次能源大转换是用非化石能源去替代化石能源,非化石能源基本上只能转换成电力,用电去替代化石能源,那么这个替代任务是非常繁重的,因为目前我国终端能源消费中,电力只占20%左右,需要替代的化石能源占80%,所以电力替代的数量远远超过正常的电力增长,对电力需求的增长影响很大。如果中国的第三次能源大转换是用清洁能源去替代污染严重的化石能源,清洁能源不是单指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还包括核电、洁净煤、天然气和氢能源等,那么电力替代的任务就可以轻一些。目前我们所做的电力预测,包括白建华的电力预测都没有考虑电力替代对未来电力需求的影响。
4,做好需求侧管理和电力需求响应,做好电力供应侧和电力需求侧互动,取得做大可能的节能效果。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蓬勃发展,更需要做好需求侧管理和电力需求响应。有电依赖的一百多年中,大部分时间搞的是供应侧管理,用搞好供应侧管理来适应电力需求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美国发现做好需求侧管理经济效益比搞供应侧管理好,于是开展了电力需求侧管理。现在新能源发电具有随机性、间歇性、很难适应常规的电力需求的需要,如果通过需求侧管理使部分电力需求能适应风电、太阳能发电轨迹,那么就可以大大节省电力系统的辅助服务。在水电比重大的省、市、自治区,夏伏季节丰水季电能用不完,冬春季节严重缺电,为此可以建季节性用电户,专门消纳水电站的季节性电能。如果电力需求侧消纳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有困难,可以考虑少建光伏电站,多建些太阳能热发电厂,必要时还可以蓄热,要鼓励大中小非并网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发展,这些措施都可以减轻电力系统消纳水电,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困难。
中国的电力预测有许多特殊性,需要深入研究,把预测工作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