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互联网+”,构建能源互联网,打造电网与互联网协同发展的新业态,需要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作保障,尤其重要的是互联网思维方式的革命。实现这一目标,未来我们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开展探索。
一是构建能源互联新模式,包括商业、营销、研发、运营、服务等模式。在“互联网+”的环境下,信息叠加产生的价值和影响不容小觑,传统模式已无法适应并成为阻碍。只有充分考虑信息这一重要的生产要素革新能源互联模式,才能构建能源生产者、运营者、消费者和谐的生态系统,形成以清洁能源为主导、电力为中心、全球配置资源的世界能源发展新格局。
二是建立能源互联机制,包括组织机制、运行机制、市场机制、政策保障。互联网的广泛接入和迅猛发展,是建立在求同存异、共同发展原则上的。能源互联涉及世界政治、经济、能源和技术的各个方面,同样需要建立相互依存、互信互利的合作机制,实现各国政府、企业、社会和客户广泛参与、合作共赢。
三是加快能源互联技术研发,包括电源、电网、储能和信息通信技术。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与电网、电源、储能等技术紧密结合,赋予电网更多的数据采集、综合分析决策功能,提升电网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将电网打造成一套广域协同、具有自主行为的复杂网络系统,实现电网运行状态的全面感知和细微感知,做到见微知著,控制电网稳定可靠运行。还要利用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打造能源互联平台,全方位接入能源消费者、能源生产者,深入洞察能源消费需求,精准安排能源生产,科学管理能源传输,自动合理地分配利用资源,动态智能地配置能源生产、传输和消费,实现能源互联的高度智能化,实现能源利用经济性、高效性及环保性目标。
未来的能源互联网,将“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它已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