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能力将有望大幅提升
一直以来,重大装备是我国电力发展的薄弱环节,近些年虽然经过不断的追赶,我国电力设备行业取得了重大进步,但是核心技术“空心化”问题仍存在。据记者了解,在抽水蓄能电站装备中,500米及以上水头和单机容量40万千瓦级机组尚未实现自主化,大型地下洞室、高水头输水系统设计和施工等工程技术水平尚需进一步提升。
为此国家层面希望“把科技创新作为促进抽水蓄能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据悉,国家发改委希望依托具体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实现500米水头及以上、单机容量40万千瓦级高水头、大容量机组设计制造的自主化,积极推进励磁、调速器、变频装置等辅机设备国产化,着力提高主辅设备的独立成套设计和制造能力,启动海水抽水蓄能机组设备研究,适时开展试验示范工作。逐步引入竞争机制,放开机组设备市场,不断提升自主化设备的国际竞争力。
吸引社会资金参与
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权被电网公司掌控也引来颇多争议,而对此问题,刚刚过去的2014年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出了答案。
去年11月,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该文件明确提出抽水蓄能电站市场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电力建设。通过业主招标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常规水电站和抽水蓄能电站”。此举无疑令其市场化向前迈出了一步。
实际上,由于初始投资较高,目前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以电网公司为主,同时吸收社会资本参股。按现在政策,社会资本和电网公司的抽水蓄能公司,不是竞争关系,而是合伙关系。社会资本独立运营这一点看起来还是没有突破。
不过也有专家指出,由于抽水蓄能主要用于调峰备用,目前在国内规模较小、项目较少,作为电力改革试点比较合适。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猜测将有望变成现实。据悉,国家发改委已经确认未来将会选择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任务重、新能源开发集中或电力系统相对简单的浙江、内蒙古、海南等省份,开展抽水蓄能建管体制和运营机制创新改革研究,“重点研究探索抽水蓄能电站价值机理和效益实现形式,体现电力系统多方受益的电站价值,落实‘谁受益、谁承担’的市场经济规则,并适时开展试点工作”。若照此推测,未来抽水蓄能电站发展的阻力将大大被减弱,其必将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