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占地面积最小、建筑结构最紧凑的全户内500千伏变电站;
国内首次采用2500平方毫米大截面的500千伏国产电缆及附件产品的输变电工程;
北京地区首次采用6米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技术实施电力隧道建设;
在海淀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中,这样的经典之作数不胜数。这既是工程本身的特点所需,也是国网北京电力人在多年的风雨兼程中,用无数艰辛付出换来的。“这个项目涵盖了输变电工程从土建、电气、架空线路到隧道、电缆全部基建工程类型,涉及专业非常全面。”国网北京电力建设部主任李臻介绍。
工程的隧道施工主要采用盾构技术,但是临近电缆终端站时,遇到了长约200米的岩石地段,只能采用人工暗挖。最为艰难的时候,一天只能掘进50厘米。经过大家夜以继日地奋战,最终用不到2个月的时间将隧道全部打通。为使通道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采用的十字隔板将隧道分隔为4个区域,可同时为多条各电压等级电缆线路提供路径。
“我们在工程中应用了大量新工艺、新技术,自主创新得到充分体现。”李臻说。据介绍,工程使用八旋翼直升机展放导引绳跨越带电线路,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和安全性。电缆加热棚、接头环境控制装置等装备及工具,均为国网北京电力自主研发,有效确保了电缆安装工艺和质量。其中的很多成果来自“张文新职工创新工作室”团队,张文新本人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
多少个夜以继日的攻坚克难,多少次汗流浃背的拼搏奋战,国网北京电力人突破了引领国际电力发展的新技术,印证了首都电力建设者的光辉足迹,展现了“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不懈追求,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实实在在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