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合作社协会(DGRV)最新调查显示,截止2012年底,德国已经有656个能源合作社,总计超过13万成员,在DGRV注册运营,相对于2011年增长了30%。2012年成员入股4亿多欧元,总计投资额超过12亿欧元,较2011年增长超过50%。2012年装机总容量达到近42万kWp, 发电580万兆瓦。
据DGRV统计,在大部分合作社中普通成员的投资额大约为1000-6000欧之间。在2012年大约40%合作社运营的电厂已经能够达到盈利,平均分红3.99%,对很多大众投资者很有诱惑力。
这种新型运营模式能够集合大量分布式小功率发电设备的电能,所以越来越多的合作社考虑将所发电量通过直接竞价上网在莱比锡电力交易市场出售,以达到更高的回报。相比在各家各自在屋顶上安装光伏组件,然后按照上网补贴政策结算各自所发电能的传统方式,新型能源合作社更具竞争力。
如此以民间自由组合而形成的从零售到批发的生产电能模式的前途也许并不光明,因为效益总是和专业程度相关。不过得以容纳和组合这种自由经济单元的大环境,的确是让人们不由得对新能源市场的繁荣满怀梦想----如果要做一件长期多方有益的事情,它总归需要人们是自发的。
如上三个小小的例子,我们几乎已可探得德国推进能源转型的命脉所在:人心----学校、社区、政府,这几乎是每个家庭生活在世间最高度依存的三个大环境。从这三个场所引入各种办法推进能源转型宣传,让人们产生强烈的关注愿望,是达成共识和双赢的第一步。
2014年2月,德国最大的能源类行业协会能源与水资源协会公布了每年都会发布的“能源显示器”问卷调查报告。与近年来媒体上多见的反对能源转型的游行和回购电网水网等公众事件造成的印象完全不一致的竟然是:超过89%的德国人支持能源转型计划,愿意承担相应义务和费用。
但是也有过半数的人认为,虽然支持,但是政府的能源转型实施过程太差了,政府应该更多推广天然气的使用,而不光是集中在风能和光伏发电领域。这个民意调查最引入注目的,还不是其结论如何宏观正确,而是在十个人们最关心的普遍问题之后,整个报告用了近40个不同图表来深入分析人们的想法,读罢不由得让人感叹:为什么在德国有这么多普通人愿意花时间去关注如此需要专业知识、又非常浩瀚关联的宏大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