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员任浩宁也认为,国家电网放开两个新能源业务或是环境治理重任的倒逼,目前国家对污染治理的态度强硬,节能减排重任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挥作用,而作为连接发电到用户桥梁的国家电网也承担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所以市场架构迫使国家电网要将新能源项目放开。
盈利前景不明
2000亿元的“蛋糕”看似巨大、诱人,但民间资本是否能啃得着?
“资本是逐利的,民间资本受到行政干预影响小,所以决定是否参与的主要因素取决于投资回报究竟如何。”在陕西西安经营光伏企业的浙江私企老板告诉记者,如果项目盈利能力差,民资进入投资的积极性也会消减。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微博]告诉记者,此次开放的这两个领域未来市场空间巨大,但是都面临着共同的问题——目前市场尚未培育起来、投资成本高昂、盈利模式不明、依赖国家政策补贴支持。
此前,业内预计中国2014年下半年将会呈现分布式发电项目“赶工潮”,以及国家电网提高效率及升级配套电网等举措落实后,会为集中大量的光伏装机做好先行准备,促进中国完成全年8GW的分布式发展目标。
但目前看来,分布式项目的成本高昂,很多企业在想进入这个领域时都面临着融资难以及并网方面的问题,再加上目前的盈利模式不明,输配电等关键环节仍然控制在国网手里,发展起来仍需较长的时间。
北京市家用光伏系统成功并网第一人如海(化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放开分布式电网有助于个人及企业自建“微型发电站”向国家电网售电,但能否取得预期的投资力度仍有待观察。
据了解,如海在位于北京市顺义区的自家屋顶建了一套分布式3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设备,总共花费为4万元。如海此前计算,2013年总共发电2507度,脱硫煤电0.4元/千瓦时的上网电价加补贴,大概需要20年的时间才能收回成本。
如海还发现,在国家电网北京公司对于光伏上网电价和补贴结算上,增值税税率高达17%,这就大幅削弱了分布式电网项目的投资回报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