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纳入经济调度
王伟胜介绍,“三北”地区新能源调度问题集中在风火矛盾上,要根据预测和机组最小出率进行调度优化。
“未来火电机组仍是主要调峰电源,电网调度多实行电量平均分配,但新能源的间歇性、不可控性、不可预测性使火电机组利用小时数受到影响。火电机组参加调峰越多,利用小时数和发电效率降低越多,并增加了设备磨损,发电厂回避调峰在所难免。北方地区尤为典型,占比极高的热电机组实际供热能力远超供热需求。”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副总工程师黄晓莉在会上表示。
据统计,热电机组平均年利用小时比常规机组平均高一千小时,大量热电机组提高占比给电厂带来利润的同时,也严重影响系统调峰灵活性。
“应建立调峰补偿机制,加强对调峰能力的实时监测和监管,推动火电机组深度调峰能力,鼓励热电、核电、自备电厂参与调峰。”黄晓莉进一步说,“拿抽水蓄能电站来说,目前没有电价机制,因此直接占了电网一部分利润,严重影响了电网公司对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和调用,应建立抽水蓄能电站的鼓励建设机制。”
黄晓莉指出,我国提出了对可再生能源全额保障性收购,但全额保障性收购不意味着不能弃风,合理弃风可以充分利用电网消纳能力,据测算,如果允许5%的弃风时间,风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均可提高30%。
“此外,落实全额保障性收购和消纳风电应该落实于电力生产全过程,要从发电指标分配、运行方式安排等环节进行考核和监管,同时加强风功率预测精度。”黄晓莉进一步说,“目前补贴总额能够支持我国目前的规划目标,补偿额度可支撑新能源发电量占比20%到30%。但目前补贴机制还有待完善,补贴使新能源上网电价与火电机组持平,但未能体现新能源上网优势,造成调度新能源只是徒增电网成本。
“综上,重点应从新能源发电量占比、规划协调调度、配额制、热电能力及补偿机制、优先调度等方面使风电经济调度。”黄晓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