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样的市场格局之变,中央政府高层领导显然还是持谨慎态度,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大目标下,对于能源供应的重视丝毫不会降低。这与中国持续上升的原油对外依存度有很大关系,尤其是考虑到中国的能源需求还会继续增长,保持这样的谨慎是非常有必要的。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有理由认为中国高层对于能源的重视程度只会加强、不会降低,对于能源安全尤其是稳定石油供应来源的保障,还会是未来中国能源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与此相对应,中国能源企业的“走出去”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也会是必然的事情。
与“走出去”相对应,国内能源开发的地位也不会降低,“立足国内”这一能源战略定位继续被提起。陆上、海洋油气勘探开发,页岩气、页岩油、煤层气、致密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都在李克强总理的讲话中有所提及。
2.力推大项目:放行特高压、沿海核电
李克强强调,当前要开工一批重大项目。这既是稳增长、提高能源保障能力的重要举措,更是调整能源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有效抓手。
面对业界争议很大的核电重启、特高压建设,李克强总理作出了明确表态。与业界单纯的就技术、安全性等层面的争议不同,政府高层对核电、特高压项目寄予了“稳增长”的重任,这与中国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大环境不无关系。
在李克强总理的讲话中,提出“适时在东部沿海地区启动新的核电重点项目建设”,很显然对于争议更加大的内陆核电是没有提及的,由此可以认为,内陆核电的重启还没有摆上政府高层的议事日程,湖南桃花江等呼声很高的内陆核电项目在短时间内没有多大希望上马开建。
尽管如此,能源委所释放出来的核电建设加速信号还是很明确的,这将直接提升业界对于中国核电发展的预期。在这两天来自业界的乐观预期是:到2020年,我国在役和在建核电装机规模将达到8800万千瓦(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理事长张华祝),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实际上,在此之前,监管部门已审批的核电项目,在2012年后已陆续在建设。今年以来,国家核安全局还批复通过徐大堡核电厂1、2机组厂址和海阳核电厂3、4号机组厂址的选择审查意见。中国目前还有10个类似的核电项目尚未得到国家核安全局的审批,在国家能源委的力挺之下,这些项目批准的进度很可能会明显加快。
对于特高压建设,李克强总理明确指出“发展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技术,今年要按规划开工建设一批采用特高压和常规技术的‘西电东送’输电通道”。这样的表态将直接停息业界关于特高压要不要建设的激烈争论,特高压要建,并且是要建设一批,这与此前停留在实验阶段、试点阶段的审慎意见明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