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总工程师宋璇坤告诉记者,变电站是电网的重要连结点,新一代智能变电站体系建设研究并应用了众多智能电网新技术,这些配合智能电网建设全新技术导则将在下一阶段得到深化应用和检验,力争为未来智能电网的标准化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就在3月28日,国网公司召开特高压“三通一标”出版发布会,借鉴以往输变电工程“三通一标”模块化、标准化的技术路线,历时22个月,完成13项特高压“三通一标”成果,在智能电网尤其是特高压工程的标准化建设进程中再次发力。
智能电网的范畴和内涵都非常广泛,智能电网究竟是什么,其实目前的行业观点仍然莫衷一是。中电联规划与统计信息部处长张卫东则认为,智能电网技术创新与新能源发展密不可分,而且这两者的深度结合将成为第三次能源革命最核心的依托。正因为如此,智能电网相关标准的确立就显得更加重要。真正将智能电网技术落到实处的,必然是电网工程本身。而电网工程的地基,则是清晰完整的一项项标准。
光伏电站建设体系标准化成型
“我们正在编写民用建筑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规范,预计今年就会完成并发布。”这是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郭家宝在本次大会上透露的消息,它显示的是,光伏电站建设体系标准化的步伐也在加速。
作为并网新能源重要组成部分的光伏发电,近年来与自身的蓬勃发展伴生的,
是建设标准的一度缺失,但这个问题可以说已经被解决了一半。2012年底以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继发布的《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光伏发电站施工规范》、《光伏发电工程验收规范》、《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设计规范》和《光伏发电站接入配电网设计规范》5项国家标准开始实施。
与各行业横向比较,在电力行业每年有二十项左右新国家标准出台的背景设定里,这5项国家标准的发布在数量上并不出众,但在新能源发展日新月异、智能电网标准化呼声日涨的局势中,它们清晰勾勒出的光伏发电站标准体系,终为行业发展和产业走势确定了一个基础坐标轴。尤其是其中的设计规范和施工规范为强制性标准,将为光伏发电站的质量控制确定基本的技术依据和行业准则,进一步规范光伏发电站设计、施工和验收工作,保证工程建设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