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众多车企质疑北京的政策有“地方保护”嫌疑,但比亚迪、长安、江淮、东风日产启辰、上汽还是积极准备自家纯电动车的报送材料,争取挤进北京市场,据了解,今年北京首期购车摇号申请中共有1701人申请新能源车指标,已经超过首期1666个个人指标配额,中签率约98%;653家单位申请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配置指标,中签率约在54%。如此来看,北京这个市场还是有利可图,而对于感到遭遇“地方保护”,比亚迪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云飞表示已经习以为常,上海也把外地车企拒之门外。
李云飞:上海他们是公布了一批目录,第一批上海本地的企业的产品,后来过了一段时间又启动了第二批,第二批基本上挑选几个我们认为是对他们上海本地产品不构成直接竞争的产品。
除了上海之外,还有不少相关试点城市在推广新能源汽车品牌时,会制定一些差异化的条款,比如优先购买本地建厂的新能源汽车等。在沈阳,针对出租车,其目前已比选的品牌包括在辽宁省内建厂的华晨、奇瑞等公司的产品,公交车包括辽宁省内建厂的五洲龙、黄海等公司的产品,天津、河南等地也是优先采购纳入地方政府采购范围的电动汽车。对于这种现象,中汽协秘书长董扬谈了看法。
董扬:我觉得大家得搞清楚现在电动汽车的发展阶段,还不在三五年马上大规模产业化阶段,现在在全世界摸索材料、摸索工艺、摸索运行模式这样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间,就以为要抱“大金娃娃”了,还是规律上摸得不够。
财政部、工信部、发改委和科技部四部委近日在公告中,再次明确提出了破除新能源汽车地方保护的要求。各城市或区域不得设置或变相设置障碍限制采购外地品牌新能源汽车,对已经施行的应尽快整改,强调示范城市或区域推广应用的车辆中外地品牌数量不得低于30%。对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政府要有怎样的作为?工信部部长苗圩在早前有这样的表述:
苗圩: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对我们可能是一个机遇,坦率地说,我们传统的这些企业由于受思维的惯性、技术路径依赖和现有资产拖累,很难有积极性。当然客观上我们也有一些限制的因素,但是政府也不是无所作为,政府就是要更多的创造一个鼓励竞争的环境,用竞争来不断的促成企业的技术进步。我们也在讨论是不是可以放一两匹黑马进来,把企业的活力调动起来,把这池子水搅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