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超级富豪李嘉诚开始一边出售香港资产,一边大举在欧洲等地收购资产。港灯上市是李嘉诚从香港逐步撤资的最新事例。
据悉,国家电网将斥约87亿至100亿元认购港灯18%股份,占全球发售部分35.9%,成为港灯第二大股东。这也表明央企国家电网开始直接染指香港电力市场。
香港电力市场多年来由中电和港灯占有,去年中电与南方电网组成策略联盟,如今国家电网将入股港灯,央企进军香港让人担心将进一步加剧香港电力市场的垄断状况。
过去三十年来,由于香港回归中国,英国资本逐步撤离,香港本地的民营企业家取而代之。1997年香港回归以来,香港市场再次出现商业版图变迁,这种现象近年来变得越来越明显:香港本地民营企业家逐步由内地企业,尤其是财大气粗的央企国企取代,国家电网入股港灯即是最新的例子。
目前在港上市的H股企业超过百家,总市值数以万亿计,已经成为港股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地企业尤其是大型国企,近年在香港银行、电讯、房地产、证券等经济领域均有涉足。
李嘉诚曾说,相信公司多年后仍会屹立于香港,但生意规模大小,则会随着香港和世界政治经济情况作出决定。去年以来,李嘉诚一边在出售内地、香港资产,一边大举在欧洲等地收购资产。
对于身价数以千亿计的李嘉诚来说,冒着风险在香港经营,一旦遇到经济增速下降,自己积累的资产也将受到严重影响,还不如见好就收,不冒险赚最后一个铜板,趁着中国资产价格和汇率处于高位的时候变现转移至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规避风险使资产保值,自己也能安度晚年。
经过改革开放多年的高速发展,内地通过抓大放小打造了一大批巨无霸型企业,这些央企国企在内地靠排他性垄断逐渐挤压民营经济的生存空间。
目前财大气粗的央企国企开始“走出去”投资,可以想见其中相当大的部分会落脚拥有地缘优势、文化相近的香港,垄断央企来港经营的结果很可能将再次上演国进民退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