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孤岛运行试验中,常规的手段都无法进行预演,只能通过仿真技术进行测试,在实验室中虚拟地构建了一个“孤岛”的环境,而控制保护、励磁调速等设备则是1:1的原物放在实验室中,联入虚拟电网,完成了最终的试验。
仿真试验已成必须的一环
目前按照南网在工程建设中的相关规定,像云广/糯扎渡±800千伏直流输电和STATCOM等大型工程中,在设计环节之后与施工环节之前,必须通过实时仿真技术平台对控制保护等设备进行“数字化模拟练兵”,以观察在电网运行的各种突发或复杂情况下,设备的反应是否过硬、设计是否存在缺陷等,如发现问题则可以及时修改,既节省了工期,也节省了现场调试又要返工的高昂成本。
“尽管相关的设备厂商、科研院校也有类似的仿真实验室,但由于他们缺乏对复杂大电网的了解和技术支撑,所以都无法完成联网试验,只能孤立地测试一个设备。”张建设介绍说。
工程之外,仿真平台的作用还体现在调度中,比如去年8、9月间,南方电网出现了多起多回直流同时换相失败,仿真实验室就根据获得的运行方式数据,导入到各直流的仿真平台中,然后开始导入故障,比如8月11日出现雷击导致C相故障,试验人员也在仿真平台中模拟C相故障,然后努力做到让仿真平台中的电网波形与实际故障发生时换流站和变电站录下的电网波形基本一致,这时,调度部门就可以在这个“人造的故障平台”上进行安稳策略以及切机、切负荷等调度指令的预演,为以后处理相关情况提供重要的参考。
以实验室为家的团队
每当构建一个模型,就需要四五个核心研究人员外加上百名外围协助者连续数月的加班加点,试验室的数据处理设备常常开足马力却依旧很紧张,每个星期包括周末都排满了需要做试验的人,张建设坦言:每次录入时的数据资料都有1米多高,在观察储能设备24小时内对电网的影响时,试验人员只能24小时寸步不离显示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