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统一协调电网电源规划
电网调度专业出身的严陆光深知大规模风电调度之难。“风一会儿来,一会儿不来,输出功率和电压都极不稳定,而电网和客户端所需要的电压必须是稳定可靠的。”
按照严陆光的观点,目前风电由各地自行发展的模式是不可取的,这样既不知道风电场建成之后配套电网建设情况究竟如何、能不能及时并网,又不了解市场需求,能不能实现完全消纳、将会在哪里消纳。而以电网为主,统一协调各种类型的电源规划,在风电场建成之前就规划好如何并网、如何消纳,这样不仅能缓解电网调峰压力,还能有效提升风电发展效益,大大降低弃风比例。
另外,我国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三北”地区,而这些地方目前的电力需求有限,如果不能实现大容量电力送出,使风电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调配,这些地方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风电场在较长时间里都将面临巨大的弃风压力。“既然我国能源资源分布的格局不会改变,大规模输电也就势在必行。”严陆光说。
从全球范围看,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总会有耗竭的一天,以风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是必然趋势。深入研究大规模风电并网技术并积累相关数据,无疑将有助于我国在未来的能源应用领域占据领先地位。“风力发电比光伏发电更不确定,要想摸清风力发电的规律,各地还得根据实际情况积累数据。”严陆光说,“我觉得只要基于一定的数据,预测风电的规律是可能的。”
提及风电并网之难及目前很多地方用火电来为风电调峰的现状,严陆光提到了智能电网。他说,过去调度部门调控的主要是发电侧负荷,且电源相对稳定、波动性较小;现在发展智能电网要求不仅能调控发电侧,还要能调控用电侧。在风电、光伏发电等波动性较大的电源更多接入后,用电侧配合发电侧进行负荷变动,将更有利于送端和受端的平衡,发挥发电设备和电网的最大效益。
“目前中国基于大型风电场、大电网出现的并网和消纳难题是世界上其他国家从来不曾遇到过的,但并非不可解决。”严陆光总结道,“而解决的关键是要靠以电网为主来提前规划风电建设,其他的一切都要基于这个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