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备用网在线讯:PM2.5污染严重,雾霾天气呈现大面积、连续性特征,大量燃煤及机动车尾气排放是较为公认的主要原因。就污染治理来讲,存在一些快速见效的措施,主要是在现有基础设施、生产能力下,通过优化运行,达到减少化石能源消费、降低污染物排放的效果。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需要转变经济能源电力发展方式,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涉及大量新增基础设施、固定资产的科学规划和建设,并带动存量设施的关停或升级改造,这些都属于长效措施。
特高压输电项目在两年左右就可建成,可促进水电、风电等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开发、输送和高效运行,也可以带动我国煤炭利用、煤电建设的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起到减低污染物排放、减轻空气污染的效果。可以说,加快建设作为能源输送大动脉的特高压电网,将是减少东中部地区PM2.5污染及雾霾天气发生的关键举措。
中东部:优化煤炭消费结构,加快电动汽车发展
降低我国东中部地区PM2.5等环境污染,需要优化煤炭消费结构,加快电动汽车发展。
优化煤炭消费结构,就是加大煤炭转化为电的力度,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发达国家发电用煤占煤炭消费的比重一般达到70%以上,美国则超过90%,而我国目前仅55%左右。未来我国发电用煤的比重将不断加大。一方面新增煤炭消费将主要用于发电,另一方面对目前占煤炭消费总量23%左右的工业和居民生活直接燃烧用煤,需要逐步转化为发电用煤,并将煤电主要布局在远离我国PM2.5污染最为严重、人口最为密集的东中部地区,在西部北部煤炭产区加快建设大型坑口煤电基地。这将大幅度减少东中部地区的煤炭消费,由此带来的东中部地区能源供应缺口,除在东中部加快建设清洁能源发电、增加燃气利用外,将主要由西部北部输送过来的清洁电力来弥补。
大力发展电动汽车,通过电动汽车发展、以电代油,从而降低汽车尾气污染,可以根治由汽车尾气带来的城市污染顽疾,对像北京、上海等特大型城市的环境质量改善意义重大。但我国电动汽车目前还处于研发实验阶段,在短期内还难以取得显著效果。
西北部:推进特高压跨区输电通道建设,优化煤电布局
降低我国东中部地区PM2.5等环境污染,还需要同步推进西部北部煤电基地及特高压跨区输电通道建设,优化煤电布局,是改善我国东中部地区环境质量的重大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