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强与智能是未来电网发展的方向。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舒印彪曾形象地表示:“一个世界领先的电网不仅要有强壮的体魄,还要有智慧的头脑。”2009年,国网公司首次提出了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战略目标,南网公司则基于自身实际,研究提出了“围绕南方电网核心技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传统电网的升级改造,建设智能高效可靠的电网”的发展定位。
2009~2012年,国网公司在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智能用电服务平台等试点项目上取得较好进展。南网公司则实施了一系列柔性直流输电、变电站智能化、互动型电网建设等智能电网试点项目。
目前,我国的智能电网已由试点进入全面建设阶段。而在国际大舞台上,我国正在并已经是世界智能电网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成为共识。
配网大提升城乡同步走
如果说超高压、特高压、智能电网建设与普通民众距离尚远的话,那么城市配电网发展、农网改造就与其息息相关了。
十年来,我国城市配电网网架结构更趋完善,供电能力日益增强,供电可靠性不断提高,智能化水平逐渐提升。
截至2011年年底,国网公司城市配网6~10(20)千伏配电线路达51.45万千米,配变容量2.92亿千伏安,配电变压器79万台,与“十五”末相比,分别增长了110.46%、131.05%和107.16%;南网公司则逐年增大中低压电网建设投资占电网建设总投资比例。
城市配网规模和装备水平的提升,让城市供电可靠性也随之显著提升。以广东中山、佛山为例,2011年两市供电可靠率已达到“四个九”,用户平均停电时间为39.6分钟、48分钟,这就意味着我国城市停电平均时间已进入“一小时”时代。
在城市配网发展迈大步的同时,农网建设也早早起跑。
2002年,国家下达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投资总额高达3342亿余元;2004年,国家启动中西部农网完善工程;2011年,新一轮农网改造大幕拉开,一张坚强可靠、安全稳定、节能环保、管理规范的新型农网正破茧化蝶。
截至2011年年底,国网公司已初步建成以110千伏(66千伏)和35千伏电压等级为骨干网架、10千伏及380伏以下网络协调发展的农村电网。国网供区农网拥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25817座、变电容量9.49亿千伏安、线路52.2万千米,分别比2005年增长30.36%、121.73%和44.2%。
与农网改造交相辉映的是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国网公司自2006年提出“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理念,制定新农村电气化标准以来,已在供区内建成新农村电气化县545个、电气化乡镇约7000个、电气化村12万余个。
电能足了,电压稳了,农村变了。农电发展从城乡割裂走向城乡统筹,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城乡均衡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