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再次讨论并通过《核电安全规划(2011—2020年)》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
会议讨论通过的《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要加快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强化节能优先战略,全面提高能源开发转化和利用效率,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
智能电网等再被列为重点任务
编者注意到:推动能源供应方式变革。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加强新能源汽车供能设施建设被列为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7个重点任务之一。其余6个包括:(一)加强国内资源勘探开发。安全高效开发煤炭和常规油气资源,加强页岩气和煤层气勘探开发,积极有序发展水电和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二)推动能源的高效清洁转化。高效清洁发展煤电,推进煤炭洗选和深加工,集约化发展炼油加工产业,有序发展天然气发电。(三)加快能源储运设施建设,提升储备应急保障能力。(四)实施能源民生工程,推进城乡能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五)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全面推进节能提效,加强用能管理。(六)推进电力、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重点领域改革,理顺能源价格形成机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能源领域。推动技术进步,提高科技装备水平。深化国际合作,维护能源安全。
据了解,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今年以来已被列为多项规划的重点。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加强用能管理,发展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实施节能发电调度、合同能源管理、政府节能采购等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
“电力高速”跨山越岭。
西电东送,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标志性工程,也是协作互补、东西双赢、科学发展的历史见证。从2001年至今,西电东送投资超过5000亿元,在中国版图上遍地开花,硕果累累。
西电东送,分为北、中、南三大通道。其中,南线起步最早、距离最长、容量最大、技术最先进、效益最显著。南线的建设者和运营者,是成立于2002年的中国南方电网公司。
为什么要西电东送?克服了哪些难题?取得了哪些成效?前景又将怎样?
金秋,广州。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走进南方电网总部大楼,专访公司董事长、党的十八大代表赵建国,听他讲述西电东送的那些事、那些人。
“将西部的能源转化成电,输往东部,前者获得资金,后者获得能源,优势互补、东西共赢,这是西电东送的出发点”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龙头,电力需求很大,缺口也不小,十几年前就闹电荒。西电东送以来,广东初步告别了缺电的历史,也减轻了环保的压力。”
圆形会议桌的那头,赵建国娓娓道来。窗外,珠江碧绿,天空湛蓝。
西部有资源,经济欠发达;东部有实力,资源却匮乏。中国能源分布和发展水平的不均衡,在南方五省区体现得格外突出。这五省区,恰恰是南方电网的业务范围,也是西电东送的南线战场,它们是: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