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备用网在线讯:在日前(8月31日-9月2日)举行的2012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开幕式上,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未来几年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培育攻坚期”。为了抓住历史机遇、应对挑战,我国企业工业界的人士需要在关键技术研发、鼓励创新、资源共享、推动商业模式探索和加强国际间合作等五个方面予以重视。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
万钢在讲话中回顾了我国研究电动汽车初期的艰难探索,在汽车产业基础薄弱、整体创新能力不强,企业研发投入的情况下,我国基本建立了电动汽车三纵三横和三大基础平台构成的矩阵式的基础创新体系,乘用动力电池的研发与规模化生产能力居世界前列,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产业布局和产业集群的效应。据最新的统计,全国25个试点城市的公共交通领域内,累计投入示范运行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超过了19000辆,运行总里程超过了4.7亿公里。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
尽管国务院8月份正式颁布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规划,并以以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的产业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包括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在内的各种扶持、补贴政策已经或正在陆续出台,但社会各界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路线仍存在不小的争议,而对电动汽车市场前景仍存在着许多悲观看法。对此,万钢认为想要实现“新能源汽车的自主创新、重点跨越”,必须实现五大“突破”:
“首先是坚持正确的技术路线,加强新能源汽车共性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第二是建立和完善电动汽车技术创新链和产业链,实现技术创新和产业推进的深度结合,协调发展的取向,”万钢表示,“我们要以更宽阔的胸怀支持和吸纳那些从事新兴技术研发生产的后来者。纵观历史,在产业变革的时期,后来者中,不乏引领潮流的创新者,我们要鼓励和支持他们在同等条件下的有序竞争,后来居上。”
这意味着中小新兴电动汽车企业有望迎来与整车厂商“同场竞技”的机会。为此,“我们需要建立科技资源共享机制,加大科技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和服务的能力,”万钢补充道:“我们要主动培育和扶持中小型科技企业,要支持并建立技术创新成果供需对接、信息交流的沟通机制。”
谈到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时,万钢特别强调“我们……仍然处于产业化的初级阶段”,所以仍然需要国家政策的有力和持续的支持。在“遵循公交优先、推进和扩大公共领域中新能源汽车商业化示范”的同时,“还要更加注意出租车、城市物流车等领域,拓展以小型电动汽车为代表的商业化的示范。规划并建设与车辆示范运行相适应的能源基础设施,在示范运行中不断地、因地制宜地探索和创新商业运行模式。”这是中央领导首次公开呼吁以小型电动汽车作为商业化推广的突破口。
万钢还对江淮汽车作出了肯定“他们对他们近两年销售的2400多辆纯电动汽车进行了全方位、连续跟踪调查和服务,逐步摸清了用户的消费习惯,改善了服务模式,完善了整车、电池和电机系统,提高了可靠性和耐久性。我十分关注他们的统计资料,可以说使我们对其它城市当中私人用车的推广也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最后,万钢还呼吁新能源汽车企业抓住全球创新资源加快流动和重组的机遇,加强在电动汽车的基础科学、关键技术、示范运营、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与交流,继续深化和提升中美、中德电动汽车合作的水平,积极推动在政策、机制、标准、测试、数据分析、效果评估等支撑环节当中的深层次的政府之间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