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备用网在线讯: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3月12日发布研究报告称,中国电价水平偏低,到2015年,平均销售电价应年均增长5%,此话题引起热议。业内人士认为,只有打破电网垄断,最终由市场定价,才能解决亏损问题,而非通过“行政性涨价”。(据3月14日《新京报》)
据统计显示,世界发达国家居民消费1000度电能的费用占全国月平均工资的6.79%,而中国这一数字是30.68%。在此背景下,聆听一番中电联“通过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进行对比后,中国电价水平偏低,到2015年,平均销售电价应年均增长5%”的慷慨陈词,不能不令人感到愤懑。
显然,公众的愤懑不光在情绪层面:第一,既然想拿“西方发达国家电价的平均水平”说事,那就将国与国之间的资源“禀赋”、用电习惯、收入水平等一并分析个底儿透,为何单单用一个僵死的“电价”来比较?第二,“平均销售电价应年均增长5%”固然是个让人头疼的数字,但假如这个数字不能和电力企业的成本收益对比,也只是个性感的数据而已。换言之,没有电企实打实的数字告诉我们其利润到了生死一线的地步,别说电价年均增长5%,就是一分不涨,也难以打消公众对电企暴利的怀疑。
更重要的是,中电联作为“维护行业秩序、服务大众”的公益组织,对如此事关民生的一项涨价,总该用客观的事实和理性的分析,替电企把脉,帮民众问话。比如,电价水平偏低甚至电企亏损的原因到底在哪?如何加强企业的自我管理、提高经营效率,剔除不合理的非生产性开支?如何打破厂网分离体制的掣肘,让电力供应的“发、输、配、售”诸环节更加科学、合理、公平?可这一切,中电联只是上演了一番“你猜你猜你猜猜猜”的游戏。
事实上,抛开数据的真相或公众的知情权不说,中电联的表现恰恰佐证了一些行业协会或职能部门“屁股坐歪”的真相:强调企业利益,忽视社会公益,追求成员惬意,推卸自身职责。于是,公众看到了“一夜倒退25年”的乳业新国标;听到了匪夷所思的“活熊取胆无痛苦,熊很舒服”的话语;瞅见了光怪陆离的“餐饮企业有权谢绝消费者自带酒水、有权对自带酒水收取服务费”的餐饮行业经营规范……
可以说,“电价年涨5%”刚一落地就招致一片反弹,也许不能怪民众的“不解风情”,出现这样的尴尬,最大的原因就在于,一些部门把铿锵职责当成了一项技术专利,一人操刀、自由裁量,加工后既能赢得粉丝,又能赢得“票房”,颇得某些人欣赏。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能笑看各类匪夷所思的数字和千奇百怪的标准以及堂而皇之的规范,而不至于因此过于激愤。更为重要的是,它启迪我们反思:如何改变类似部门的前赴后继、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