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备用网在线讯: 北京冬季连续多日的阴霾将社会的目光集中在PM2.5,而未来这一监测指标数据的发布,又将使得PM2.5产生的主要来源之一——汽车工业直面节能减排和社会舆论的压力。因此,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工作的推进已经刻不容缓,PM2.5将倒逼汽车产业政策优化、技术进步和产品结构的大调整。
公开资料显示,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有重要影响,已经被美国和欧盟部分国家作为重要的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数。而多项统计数据显示,由于对化石能源的消耗,汽车的尾气排放对PM2.5的产生负重大责任。
PM2.5的影响将不会止于环保部最新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作为产生的主要来源,汽车工业已经无法回避节能减排的现实与紧迫性。今年1月6日,北京市环保部门首次公布一组PM2.5的研究性监测数据,标志着我国环保工作开始“直面现实”,并拉开了“环境保卫战”的大幕:空气质量提升与治理交通拥堵并肩作战,将矛头共同指向机动车污染。未来,随着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重要区域PM2.5数据的不断发布,将直接倒逼车企打响转型攻坚战。
日前,国家陆续发布的更高的车用油标准及排放标准,已经体现出政策制定者的关注重点正在从“能源替代”过渡到“能源替代+减少排放”,汽车工业正在面临油耗与排放的双向收紧。从2011年9月节能汽车推广补贴的门槛提高,到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制、排放限制等法规的颁布,传统汽车的节能工作稳步推进。国务院印发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内容显示,在推进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方面,淘汰“黄标车”、加快提升车用燃油品质、实施第四阶段乃至第五阶段排放标准及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将在2012年四剑齐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