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备用网在线讯:又一次并网运行,又一次新能源的成功接入,青海电网再添“新绿”。
5月25日18点40分,位于柴达木盆地的国电龙源格尔木光伏电站一期20兆瓦光伏发电系统大规模接入青海电网,成为青海新能源开发建设中的又一重要成果。此次并网,彰显出了青海省电力公司作为责任央企,在推动清洁能源发展、节能减排、打造绿色能源配置上的决心。
站在新的发展节点回望走过的路,我们看到,作为承担着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优质电力保障的国有骨干企业,青海省电力公司充分认识到节能减排、为用户提供绿色电力的重要性。
“十一五”期间,青海省电力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倡导绿色文明,通过发挥自身优势,稳步推进节能减排,节能减排成效有目共睹。
青海省电力公司通过节能降耗,电网线损进一步降低,电网少购电量22.7亿千瓦时,折合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量183.1万吨。
青海电网充分发挥大电网优势,积极开展跨区跨省电量交易,实现了大范围的电力资源优化配置。在黄河丰水时期,多发绿色、环保、清洁的水电,并将富裕电量外送,使区域发电结构得到优化。“十一五”期间,青海电网实现跨区跨省交易电量235.45亿千瓦时,其中外送水电156.1亿千瓦时,节约标煤317.8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36万吨。
青海省电力公司积极响应落实国家节能减排工作要求,充分利用黄河丰水期水电大发的有力条件,积极与政府、电厂协商、沟通,开展了水、火电发电权交易工作,有效增加了绿色环保的水电电量,降低了高污染火电出力。“十一五”期间,青海全网开展发电权交易电量3.69亿千瓦时,节约标煤7.5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6457吨,有力促进了青海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履行社会责任
倡导绿色文明
6月11日至17日,是全国第21个节能宣传周。今年的活动主题是“节能我行动,低碳新生活”。按照青海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电网公司有关要求,青海省电力公司在节能周期间积极开展智能电网建设宣传、普及节能用电知识,倡导节能低碳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提高能效、节约用电,受到广大客户好评。
值得关注的是,为迎接节能周的到来,刚刚成立的、以青海省电力公司为组长单位的“青海省能效服务网络活动小组”一成立,便对全省31家用能企业进行能效诊断,开展节能服务,发现节能潜力较大企业16个,潜在节能量约6万吨标准煤。
“作为重要的能源供应企业,节能降耗,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倡导绿色文明,争做节能‘标兵’是青海省电力公司义不容辞的职责”。青海省电力公司总经理邓永辉说。
“实现绿色发展、节能发展,不仅是企业发展的方向,也是企业为社会带来改变的切实体现。青海省电力公司积极响应青海省委、省政府‘四个发展’和低碳、绿色发展号召,努力转变电网发展方式,推进智能电网建设,体现了央企的责任担当。”邓永辉表示。
近年来,青海省电力公司大力推进“两个转变”,在电网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等全过程深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的理念,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性电网,充分发挥电网平台作用,努力推动全省实现“四个发展”。公司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各职能部室组成的公司节能领导小组,专门研究解决节能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重大事项,指导公司系统开展节能工作,不断完善节能工作统计监测体系,对线损率等考核指标进行重点监测,并将节能工作纳入各基层单位负责人业绩考核体系,确保了公司节能工作的顺利推进。
2009年,青海省电力公司结合青海在全国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主动承担了《全面环境管理》重要课题的研究工作,从节能、环保、社会责任履行等多角度,深刻分析了电网企业如何在倡导全社会绿色发展、低碳生活中发挥表率作用,同时也为公司深入开展节能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内部管理方面,青海省电力公司努力降低非生产用能,全面推行低碳办公。积极倡导并全面开展“三节约”活动,号召员工从节约一分钱、一张纸、一寸导线做起,引导员工树立节约理念,养成节约习惯,努力践行节能减排。通过“三节约”活动,有效降低了公司的非生产用能。
为提高电网输送能力、降低供电能耗,青海省电力公司认真开展了理论网损计算工作,提出更为科学的降损措施。根据夏季青海水电大发和冬季东电西送的典型方式和青海电网负荷特点,积极调整电网运行方式,提高电网的运行电压水平,减少无功在高压网的传输。减少无功潮流在不同电压等级间穿越,有效降低网损。同时,加大对老旧设备的技术改造力度,全面推行先进适用的节能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应用;加快高能耗配变的更换淘汰,减少了配电网络运行损耗;各变电站高度重视节能降耗,部分变电站利用太阳能解决变电站日常照明及应急照明问题,并严格控制取暖用电,有效降低了站用电量。
“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来建设和运营电网”为目标,一直以来,青海省电力公司加快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和应用,加强设计方案优化比选和施工过程管理,合理控制工程造价。通过采用紧凑型、同塔多回等技术,提高输电线路单位输送容量,减少线路走廊面积。推行全寿命周期最优化设计,全过程实现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环境保护,减少污染物排放。
推动绿色发展
打造智能电网
一直以来,青海省电力公司即以“保障更安全、更经济、更清洁、可持续的能源供应,促使发展更加健康、社会更加和谐、生活更加美好”为企业使命,不断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而随着近年来清洁能源蓬勃发展,国家电网公司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出了建设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战略新部署。
2010年,青海省电力公司智能电网建设全面起步。这一年,青海省政府出台了加快青海电网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电网建设外部环境进一步改善。与此同时,公司超前开展电网规划,编制了公司“十二五”坚强智能电网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使±400千伏青藏直流和750千伏西宁至格尔木等7项工程获得核准。随着电网主网架的快速推进,330千伏向阳输变电工程、日月山至鑫恒送出工程等一大批重点项目相继投产;完成141项扩需农网项目,农村低电压问题得到逐步解决;青海游牧民定居点通电工程全面完成年度目标;智能电网试点项目稳步推进,全省首座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建成。
步入“十二五”,公司把转变电网发展方式作为重中之重,坚持“两个转变”不动摇,坚持“三个建设”不放松,努力建成坚强智能电网,使青海电网的经济运行效率、安全水平和智能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同时,投资248亿元加快建设以750千伏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全面提高电网的安全运行水平和供电保障能力。届时,青海电网将建设110千伏及以上线路9166公里,变电容量1575万千伏安,将建成青藏联网工程,全面完成玉树电网恢复重建,构建750千伏“一横三纵”骨干网架,加强330千伏骨干网架的作用,农牧区电网继续延伸,到“十二五”末建成坚强智能电网。
根据青海省确定的“十二五”期间“坚持低碳、循环、生态、绿色发展方向,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发展园区经济为主要载体,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要途径”的发展战略。青海省电力公司进一步明确,加强节能服务体系建设,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行动。
依据全省发展规划,青海省电力公司明确,围绕公司“四个服务”和“两个转变”的要求,以国家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为要求,以国家电网公司“节能服务体系建设总体方案”和“能效服务网络管理办法”为依据,按照“政策引领、服务广泛、注重实效”的总体思路,依托公司营销网络优势,通过能效服务网络活动小组,积极落实节能减排政策。
“从业务和技术角度而言,电网企业开展社会节能服务具有其独特优势,首先公司拥有庞大的营销网络资源,掌握着准确的用户用能信息,与用户建立了良好的互动、互信关系;其次,公司作为能源供应企业,在用能节能方面拥有深厚技术积累和丰富专业经验;第三,多年来公司实施需求侧管理项目、开展合作,培养了一批专业的节能服务队伍;第四,公司具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和融资能力。”青海省电力公司党委书记李葛明在节能周活动开展之际这样说道。
的确如此。目前,青海省电力公司充分发挥自身电网平台作用,加快智能电网建设,通过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智能电网建设“添砖加瓦”。
公司全力支持太阳能等新能源发展,创新营销模式,引导能源消费新观念,加快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引领低碳交通产业发展。超前谋划、主动介入,积极开展新能源关键技术攻关工作,先后完成“青海省规划光伏发电对电网的影响研究”、“青海省电网适应光伏发展规划研究”,保障了更安全、更经济、更清洁、可持续的能源供应,为新能源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同时,改变单纯依靠增加电力供应来满足电力需求增长的传统思维模式,从单一的电力供应商向综合性的能源供应服务商转变。对电力需求方的用电行为进行适度管理,主动向电力客户提供能源资源服务,协助客户通过采用高效技术措施,优化用电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电力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节约社会成本。推广绿色照明、高效电动机、客户无功补偿装置和客户节能变压器等节能环保技术。
2010年3月,与全省8个地、市、州政府及国土资源厅、省交通厅分别签署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同年10月完成首座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并带电试运行,并率先购置2辆电动汽车进行了示范宣传。
健全节能体系
推动四个发展
“十二五”期间,青海省确定了“四个发展”的科学发展模式,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和生态保护建设工程。青海省电力公司更是以创建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己任,严格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推进服务电力行业节能工作,通过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大力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建立“三节约”长效机制,加强节能体系建设,为地方经济发展带来切实的改变。
早在2008年,青海省电力公司组建了非盈利性质的国泰节能技术研究院,开展全省工业节能降耗工作。3年来,共服务各类企业16家,参与节能项目17个,实现节能量7.8万吨标准煤;完成各类节能技术服务39项,改造设备32套;开展了2项节能技术培训,培训295人次;取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2项,被青海省科技厅、省经委、财政厅联合认定为“青海省节能技术研究工程中心”,目前是青海唯一一家从事节能技术研究、开发、引进推广的单位。2010年10月,被国家发改委认定为青海省两家具有“合同能源管理”资格的单位之一。
历经几年的发展,公司在多项节能技术上取得了显著成绩,并获得专利。利用余热发电应用技术,青海物通集团公司建设的20万吨硅铁冶炼烟气余热发电项目,总投资1.71亿元,利用目前16台1.4万千伏安硅铁矿热炉烟气余热进行发电,装机容量2.4万千瓦,年设计发电量1.92亿千瓦时。项目投运后每吨硅铁冶炼可降低电耗1000度左右,企业可新增产值6144万元。
在高原型动态低压无功补偿装置应用方面,目前已在省内推广16台套,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至今已经形成约5万余吨标准煤的节能量。
“建设以能效服务网络为重点的节能服务体系,是电网企业落实电力需求侧管理要求的主要途径”。针对发挥电网企业对上下游行业节能减排的引导作用,青海省电力公司明确,绿色、低碳是今后企业发展的主题方向,只有践行节能降耗,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企业才能经久不衰。据此,青海省电力公司于今年5月成立了青海省电力节能服务公司和由用能企业、电力公司共同组成的能效网络小组,帮助企业提高能效,降低排放,增强自身市场竞争力,推动社会提高能效管理水平,目前已有14家用能单位参加了青海能效服务网络小组。
面向未来,“十二五”期间,青海省电力公司确定了明确的节能目标,2011年至2015年分别完成节电量8.65亿千瓦时,节能量达10.64万吨标准煤。公司将继续完善能效网络服务小组和节能服务体系,力争每年完成不低于上年售电量0.3%的节能量,积极开展网络能效活动和电力用户节能服务工作,大力组织实施示范项目,促进绿色发展,大力推动电动汽车的普及应用,完善青海省“十二五”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发展规划。同时,正在积极推进青海湖风光储能电站的实施,并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建设43座充、换电站,420个充电桩,将完全覆盖“以西宁为中心,环青海湖地区和甘青省际高速、省道为两翼”的充换电设施建设,基本满足全省电动汽车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