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A123以5.55美元报收,低于开盘价5.99美元。第二天,巴克莱最新的分析报告中,虽然仍然对A123给出增持评级,但将目标价格下调1美元至11美元/股。“A123宣布资金筹集计划之后,大家担心它近期缺乏盈利能力。”巴克莱的分析师说,“我们希望它有足够的现金去完成现有基础上的产能扩张。”
“今年年底,A123的电池产量将达到760兆瓦。”chrisCampbell表示,他同时透露,A123在中国不以寻找投资为主,但不排斥在资金或资源上的整合。
实际上,虽然A123在美国、智利和德国等国家都已经做了相关的储能项目,但chrisCampbell向记者坦言,“中国还处于客户培养期。”
他表示,“没有储能相关的政策,确实对中国市场的形成有影响。”比如调频应用的市场,虽然国家电网也要求调频,但是发电企业提供这项服务是免费的。“但我们了解到中国也制定相关的政策,基于这样的原因,我们认为中国市场的启动之时需要时间而已。”
此前,A123已经在上海建立了一个研发中心,并且在常州、长春和镇江都建立了生产厂房,时间最久的已经建立了6年。“随着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大批量使用,使得我们的成本下降得很快。成本下降的优势可以让我们把技术和知识很快的转化到电网和商业应用上。”chrisCampbell说。
据了解,全球能够包揽电池粉料、阳极材料、单体电池、模块组装和系统集成整条产业链的厂家并不多,除了A123,也只有LG化学、松下、三星等少数几家企业。但即便如此,chrisCampbell还是认为想在中国发展,需要强有力的合作伙伴。
去年3月25日,在A123与上海汽车[18.090.11%股吧]正式合作之前,《华尔街日报》曾指出,A123已在美国和亚洲市场取得有利位置,但必须与经验丰富的亚洲重量级电池制造商场竞争。
“中国庞大的电动车和新能源发展计划都具有超强的吸引力。”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认为,“借助国内企业的市场优势,对于A123这样的外资企业来说意义重大。”
chrisCampbell证实了这样的说法,“A123主要是向合作伙伴转让技术,我们更倾向于它有能力做产品,和电网、发电企业有很好的关系,或者它本身就是这样的企业,或者是电网或发电企业的下属公司。”他同时透露,“目前我们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合作意向。”
美国政策“强力”支撑储能市场
但一位关注储能行业的人士仍然表示怀疑,“A123是不错,国内电池跟他们肯定有差距。不过说没有一致性的问题,有点太夸张。”他分析,锂电池是靠电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不太可能所有的电芯都高度一致,而且用一段时间后差异都会越来越大。
不过,chrisCampbell也并不隐晦,通过一些投标和商业项目中与其他电池供应商的报价比较,A123的电池价格是比较高的。“在系统层面上,我们比别人的报价高出10%-15%。”chrisCampbell表示,“但是我们的电池循环寿命可以达到8000次,普通锂电池约为3000次,所以从整个生命周期来看,我们的费用会是比较低的。”
因为风力的不稳定性,使得风机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能满发,所以发电量是波动的。因此,这种取之不尽的资源一度被称为“垃圾电”。但在美国,风电可能就快要从这样尴尬的境地中“解救”出来。